很多人的內心是分裂的,對自己不滿。當我們追問下去,會發現這些人在内心排斥他們的父親或母親,甚至是父母兩人。
因此,他們跟生命的來源分離,他們只能得到部分的生命力,於是變得憂鬱。
憂鬱與哀傷不同,憂鬱是一種沒有能量的生存感覺,意即他們帶著一種沒有父母的遺憾感覺,内心是空虛的。
當一個人能與自己和諧,愛與尊重自己的父母,憂鬱就隨之消失。
文章來源:「心靈活泉」一書 作者:伯特.海寧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日復一日、一成不變的生存著,甚至連心都不知道跑去哪裡了...要找回心,實在太麻煩、太痛了,乾脆當作看不見,騙自己沒事沒事,麻痺自己,這樣過也沒關係...淡淡的憂傷,好像只剩下僅存的力量可以活著,想做些什麼卻心有餘而力不足?空洞、空虛讓心隱隱作痛,到底是怎麼了?
在夜裡,一股聲音冒出來:我不想這樣活著!你到底在幹嘛呀?!
許多對自己的不滿、質疑,蜂湧而出,為何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?過著半調子的生活?
壓抑的情緒翻騰了出來,OS滿天飛...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分裂,該怎麼辦呢?
進入到更深層的意識當中,原來是內在抗拒著父母;對爸媽還有怨懟,覺得自己沒有被公平的對待?在成長的管教裡,被打被罵很受傷?或是看到父母坎坷的命運,感到難過不捨、很想拯救他們?所有的不滿、排斥,都讓我們遠離真實的父母,和自己生命的泉源斷開,難怪生命力如此的薄弱啊!
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,去看見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--當時的爸媽,都已經做出最好的決定和給出所有的愛了;而生命的高低起伏,都是讓我們從當中去學習、淬鍊出屬於自己的智慧。
回到孩子的位置,帶著謙卑的感謝,感恩父母無條件的愛;尊重如是的發生、和尊重父母的一切,順著整體的流,與道同行。
因此,他們跟生命的來源分離,他們只能得到部分的生命力,於是變得憂鬱。
憂鬱與哀傷不同,憂鬱是一種沒有能量的生存感覺,意即他們帶著一種沒有父母的遺憾感覺,内心是空虛的。
當一個人能與自己和諧,愛與尊重自己的父母,憂鬱就隨之消失。
文章來源:「心靈活泉」一書 作者:伯特.海寧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一日復一日、一成不變的生存著,甚至連心都不知道跑去哪裡了...要找回心,實在太麻煩、太痛了,乾脆當作看不見,騙自己沒事沒事,麻痺自己,這樣過也沒關係...淡淡的憂傷,好像只剩下僅存的力量可以活著,想做些什麼卻心有餘而力不足?空洞、空虛讓心隱隱作痛,到底是怎麼了?
在夜裡,一股聲音冒出來:我不想這樣活著!你到底在幹嘛呀?!
許多對自己的不滿、質疑,蜂湧而出,為何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?過著半調子的生活?
壓抑的情緒翻騰了出來,OS滿天飛...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分裂,該怎麼辦呢?
進入到更深層的意識當中,原來是內在抗拒著父母;對爸媽還有怨懟,覺得自己沒有被公平的對待?在成長的管教裡,被打被罵很受傷?或是看到父母坎坷的命運,感到難過不捨、很想拯救他們?所有的不滿、排斥,都讓我們遠離真實的父母,和自己生命的泉源斷開,難怪生命力如此的薄弱啊!
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,去看見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--當時的爸媽,都已經做出最好的決定和給出所有的愛了;而生命的高低起伏,都是讓我們從當中去學習、淬鍊出屬於自己的智慧。
回到孩子的位置,帶著謙卑的感謝,感恩父母無條件的愛;尊重如是的發生、和尊重父母的一切,順著整體的流,與道同行。